无限小说网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最新章节TXT免费阅读
无限小说网
无限小说网 总裁小说 灵异小说 经典名著 都市小说 官场小说 武侠小说 网游小说 穿越小说 军事小说 乡村小说 综合其它 言情小说
小说排行榜 短篇文学 架空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玄幻小说 仙侠小说 推理小说 同人小说 重生小说 耽美小说 校园小说 科幻小说
好看的小说 猎艳江湖 妖界游记 与你同眠 青舂韵事 恋乳少年 恋母往事 我和姐姐 新婚泛爱 恋落琉璃 错位情缘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无限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严歌苓其人其文  作者:严歌苓 书号:44773  时间:2017/12/12  字数:9001 
上一章   双重视角下的人性观照    下一章 ( → )
——浅析严歌苓小说

  佚名

  叙述视角是叙述者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从而使文本通过一定的透视角度,把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叙述视角作为文学作品中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一个人对情境和事件的特定感知、观点立场和感情态度。小说的叙事视角一般分为三种:“零聚焦”的全知视角、“外聚焦”的限制外视角和“内聚焦”的限制内视角。而传统作家的叙事模式多使用全知全能的全知视角:作者本人作为叙述者,居高临下地纵观悉一切,所述著的事件和人物情况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都多。这类视角的运用,可以全面展示事物的发展,立体化地塑造人物,为作者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和便利。

  严歌苓是中国当代文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旅美作家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移民文学”的代表人物。她先后创作了《白蛇》、《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几十部小说,多年来几乎囊括所有台湾文学大奖,受到了海内外读者和理论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内地,著名评论家陈思和评论严歌苓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1]作为一位杰出的汉语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语言奇异纯净、思想和文化视野广阔,叙事栩栩如生又凝练湛,尤其对人物的心理和人刻画深刻传神。她有别于其他作家传统视角的文本书写,善于运用独特的角度展现作品意蕴。通过立足于女世界和儿童环境的创作是其展现人深度的有力手段。

  一、严歌苓小说中的女视角

  女视角,是指以女的心理看待问题的方面,摆了男文化的体系,相对于男视角,更多更平等地从女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一种先进的别文化。女视角大多显得更为细腻感、包含了更多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作为小说家的严歌苓,很大程度上都在进行着以女为主角、和呈现女世界的书写工作。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传了一句百年的话:“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无论时代发展到何种地步,女在社会角色中的分工永远不可以比拟男,她们在社会别中被先天冠以柔的气质,文化也在女身上积淀了相对更多的传统美,这些都使得女更容易在边缘态塑造立体形象。“我只觉得女人比男人有写头,因为她们更无定数,更直觉,更情化。”[2]严歌苓作为女作家,惯常以女形象作为作品主角,也天生有着对情感写作的别优势和独到把握。

  小说《少女小渔》就描写了一个身为海外华人的女人物。主人公在边缘与困窘中所体现不卑不亢的克忍,不仅仅是在弱势中求以生存,而且是在生存中的光辉惠及了同样困窘的人。和男友漂泊海外的小渔为尽快获得绿卡,不得不和一个潦倒的意大利裔老头假结婚。在这场龌龊的剧目中,小渔呵护着男友的抱怨,独自承担着洋老头近似无赖式的敲诈行径,而她对此想得最多的也只是男友的委屈和老头的难处。小渔在介入到洋老头“每一天都过得像末日”的生活后,真心向善地看待他及其情妇瑞塔的生活,保持自己本真的做人尺度与他认真相处。在她的感染下,洋老头去除了气质中恶劣和邋遢,重新拾回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直到最后,他们都在真正自然的情感中达到了内心的沟通。

  如果说小渔所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救赎了他人的影响力,那么在长篇《第九个寡妇》中,女主人公王葡萄所呈现出情感救赎的范围则更加广泛。我们显而易见的是,公爹孙怀清的生命在她的掩藏和照料下得以苟且多生得20余年。而跨越长长的时代鸿沟,作者的详尽的笔触从葡萄的17岁开始行走了大约30余年:抗、土改、跃进、饥荒、文革;铁脑、孙少勇、喜、冬喜,老朴…葡萄逾越了几个跌宕的年代、也逾越了几个在身边游走而过的男人。在这30余年中,她忘我地照料公爹,也死心塌地爱着每一个和她相处的男人。她在救赎孙怀清的无数难处中也救赎着自己,在救赎着自己爱情的同时也救赎着每一个男人的感情。她叫自己懂得如何捱过困窘、又如何追求生活;教他人懂得如何衷心于感情、又如何享受人的美好。王葡萄真挚、纯朴、善良、宽厚、博大,作者笔下的她充了一切东方女的传统特质。

  有别于前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本真的善意,一部再现一段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呈现了一段处在社会最肮脏一角的女人们对于一段历史和民族救赎。主角“金陵十三钗”是灾难中避难于教堂的十三个窑姐,她们身上延续着不胜枚举的恶习:香烟、讲话、轻薄风、养尊处优,上演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闹剧。当日本人来到教堂,强求邀请唱诗班的女孩跟随庆贺圣诞时,神父们都明白“禽兽是不需要听唱诗的”在女孩和神父共同充了恐惧而没有转机的尽头,这一群女人成为“主动请缨”“舍生取义”的化身。在这一场救赎中,窑姐装扮为女学生的形象,成就牺牲者的姿态和女的博大救赎,取代悲悯和仁慈的教义完成了无法对严酷现实的挽救和对生命的保全。

  二、严歌苓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所谓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3]儿童视角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所见所闻和语言、思维、意识,来观察理解令人物有所困惑不解的成人世界。

  《穗子物语》[4]是严歌苓以儿童视角书写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作为作者化身的印象派中的少女穗子在“文革”中的成长经历。严歌苓在其自序中说到:“穗子是‘少年的我’的印象派版本。其中的故事并不都是穗子的经历,而是她对那个时代的印象,包括道听途说的故事给她形成的印象。”[5]所以隔着漫长光虚拟的女孩穗子,既有作者的真实经验,也有丰富的想象和虚构。作者借助了穗子的眼睛和角色演绎着印象派的往事,对生命的成长轨迹做了一番穿越时空的透视。小说的成长背景主要徘徊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文革”历时十年之久,其影响超越了政治层面,从思想文化界波及至整个社会,对于亲历过的中国人而言,都存有难以磨灭的记忆。在这一部短篇小说集中,代表严歌苓个人色彩的叙述者穗子是在“文革”中亲历这些是是非非亲密事件的主角。她或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或成为作家讲故事一个角度以旁观者身份出现在文本,多以第三人称贯穿小说。

  篇章《老人鱼》里的童年穗子作为一个参与故事的主角,远离父母,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名不副实”的“外公”生活。她对外公有着极大的依赖,包括依赖外公的老兵补助享受着不间断的零食,和外公不带任何私心的呵护和娇惯;在生活过程中的任和顽皮,又造成她与外公之间感情上的摩擦和矛盾,让其委屈伤心;觉察自己相依赖的靠山动摇后,被父母屡次嫌弃和数落后又时时表现出的反感姿态;童年的直白、任又富有主见,充分足着自己的渴望和愤愤的意图,都体现了穗子一种孩童式的对长辈的拥戴和反对。丰富的内心和澄亮的眼睛,儿童执着的真意和热忱,年少的执拗和直接,穗子都以稚的本质和眼光对成人世界进行着黑白分明的辨识。

  穗子作为一个收拾残局的不完全介入者出现在《角儿朱依锦》中,这是作者在这部文集中唯一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篇章。整篇叙述控制在童年“我”的视角见闻感受之内,历史成为“我”反匮和审视所经历的各种事象和是非的过程,这也许是作者为了更加贴近地叙述“我”的内心和经历而独具的匠心。孩童的“我”对童年偶像朱依锦从开始被批斗、被羞辱的关注,直到后来对她不计缘由地照看、维护她自己已经无力顾及的冷暖和尊严。这些“不自量力”和“声嘶力竭”的努力,力求保全朱依锦这样一个被****的“我”的精神理想,所出的是儿童善意的真纯和一种未成地心理上趋于完美的奢求。

  在另一篇借以儿童眼光的小说《乖乖贝比》中,七岁半的黄小女孩成为一个生活在成人世界,却在精神上独自孤立完全不介入灰色环境的昭示者。作家的笔墨并不局限于透过儿童的感知叙述故事,而是恰时地在文本最后以儿童的行为出场,明示寓意使故事达到高xdx。跟从杀人嗜血邱阿鹏的弱小女孩“乖乖”目睹了姐妹们一个个被害致死和阿鹏劣迹斑斑的恶行,生而来的温顺、安静、乖巧,不仅使她存活而且还出奇地获得了阿鹏的无比怜爱。在离开阿鹏后,她接受传道修女的教化和洗礼,又成为被单独垂怜和信任的“贝比”获得如此前一样的“殊荣”无论是适应两个不同环境的过程,还是当她用阿鹏一句句教给她的英文在法庭上指证了他的罪行,或是在凯瑟琳陷入困境时一如此前冷漠地弃她而去,这之中所呈现的异常平静,都有别于成人理性行为模式的反抗和隐忍。这些不含有主角人生观和价值观赘述的情节,阐释了儿童眼中对成人世界的困顿,又呈现出一种返朴、令成人以为不顺应常理的孩童行为。

  三、双重视角下的人观照

  “观照”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联系的特殊方式。“观”等说法指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于作为审美对象的独特的观审角度与方式。审美观照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在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以充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的观赏与晤对。

  严歌苓的这种观照更多的运用于边缘人物。边缘人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他们作为不为主群体所认同,处在种族、政治、文化边缘的弱势地位,相对于强势者的威慑和博大,生活氛围的寒酸和局促更加显眼。严歌苓曾说:“边缘人多半处于非常态的环境下,在被到绝境时,人本质的东西常会蹦出来,那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与热衷于宏大叙事的作家相比,严歌苓显然对生活中的“输者”更感兴趣“因为他们各有各的输法,而赢者都是一个面孔,写作就要写有个性的人物。”而作者对于边缘人物的女投以特别的关注目光,不约而同在这种状态下使她们完成了对于理想女的构建:外柔内刚――温顺、寡言;韧、执着,感情的投放有如“地母”式的伟大--“那泥土般真诚的女”:“诚心诚意得像脚下一坯土,任你踏,任你在上面打滚,任你耕耘它,犁翻它,在它上面播种收获。”[6]

  关于“地母”张爱玲在散文《谈女人》中的引用,似乎要比奥涅尔《大神朗》原著中的塑造更要为人所详知。神带有女的成分,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张爱玲大约要去信仰的“地母”就是这样的形象。[7]“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芽”[8]。严歌苓笔下的女一直带有这样的“芽”在《金陵十三钗》中的女形象更是完整映照了张爱玲的这句话。在屈辱前,端庄美丽的女孩和恶俗难堪的窑姐都是相同的受体;在生命前,神圣肃穆的神父和卑低微的女人也都是同样的救赎者。一切“美丑”、“贵”的对立在整个民族和个体生命同处在危在旦夕时都显得不再重要,逾越这种界限“丑陋”和“卑”也恰恰完成了对于神圣和高贵、美丽和纯洁救护。作者穿越窑姐肮脏的表面观照到这些“有过千般不是”的女人,她们都具有“地母的芽”和苏醒了的蛰伏的善良,一切与鄙对立的高贵和反衬其肮脏的高洁,因此都可以为广阔仁慈的人所包容,从而映照出对于民族和历史的融。

  相同于地母的形象,王葡萄在乡土境遇中的感恩与仁爱也是无私和不计回报的投放。小说将王葡萄生命中的人划分为几类:以孙怀清为代表的父亲、有关于爱的男人、和游走于村里和村外的人。而王葡萄作为作者女寓意的代表,由时间共同完成了对前面几类人的包容和救赎。当沾染于时代混浊的人和事在每一个动洗尽铅华之后,就都回归到和她一样的本真。“人都是这样,记不住羞辱;痛苦只有变成了滑稽荒唐的事才会给人记住”[9],这是王葡萄对人生最好的解答。作为女的她从来不会去记住羞辱和痛苦,而和她有所染的五六个男人,在她纯然的感情和付出看来也显得美好和真挚,一如她对父亲和生活的付出。任何困窘在她面前“能活着”就没有什么还比得了这个更重要,母和雌感情中所充分表达的这一点生存哲学,宽恕了所有的丑恶和罪过。

  不同的女主角、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代,但《少女小渔》中的感染力呈现出相同的情感况味。这则故事里的所有人物中小渔无疑是受伤害最大的,但她却最少体现出屈辱的感受,她自己的行为选择展示出一种从女世界折的人之美。被感化的洋老头是作者借小渔这样一个弱者中的强者,去发掘心灵世界中具有博大人的人物之一。也像作者借塔瑞之口所说的那样:“跟人在一起,畜生就变得像人了;和畜生在一块,人就便成畜生了”[10]是真正揭示了人之善的光芒和人格力量。无疑,小渔作为这样的“人”是救赎了和“畜生”在一起的“人”的女人。这里人的善意、爱意和同情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身处弱势和窘迫,却没有湮没了本的善良。相反人的光辉正是通过对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边缘人精神世界的惠泽,才显得更加可贵和令人崇敬。

  解析完严歌苓从女角度对于人“善”意的启迪,我们再来看一看她作品中从儿童角度对于人盲点的挖掘。

  人的天中可能都有不为人知或不为己知潜意识隐藏的一面,只有被开掘出来,人才是完整的。这种人苍白的另一面往往成为普通成人视野的盲点,被忽视或有所缺失,而作家理应具有义务和责任以审美的态度去审视、提炼。严歌苓就善于利用别致的儿童视角来体察这种微妙的人,一方面孩童置身于成人的世界进行着不完全的参与,有着生命感悟的话语发言权;另一方面孩童处在成人世界的边缘,有别于成人的感知模式和思维经验,他们不时的出身来用一种更加冷静和生疏的姿态旁观和思考,是一种自觉和不自觉的宣。即使在现实中,孩子往往天真的言行也常常一针见血地点破事物的症结所在。作者关注为人们所缺失的人鄙陋和所习惯的人盲点,因此她善于通过借以建立这样的观察视角,巧妙的展现一种有别于成人感受的文学世界。儿童视角以质朴不加雕琢、近乎原生态的叙事方式,益于从细节全面地梳理情节、再现故事情境。不添加成人理性概述和主观倾向的评述,客观地在叙述美好的同时暴出人和社会荒谬悲悯的一面,也更加能够表现现实和历史的复杂,有着可以探讨的广度和深度。

  像《穗子物语》里作者以幼年穗子的“叛变”树立了其最令人不堪的“墙头草”形象:喜新厌旧、嫌贫爱富、见好就收。作者用没有挑剔、没有偏袒的语言冷静陈述:一半在重演、一半在揭示。作者所描写的童年穗子从开始坦白地呈现自己的求和反抗,直到在即将扭转的局面中收敛自己的锋芒,反抗变得隐晦而低调,出人中不被觉察的隐隐绰绰的虚伪,充了自我保护。穗子又在此后屡次表现出略显反感的姿态,在时代和现实的环境下已显得不痛不,也有人中的自我保全。一切借穗子表现的一种不再幼稚的恶,映了成年世界温情落败于时代压抑下的人扭曲。动的社会促成不健全不稳妥的人,而在时过境迁的途中也总是习惯性地避免自己对过去一段良心上的谴责。如作者所述,当穗子在“摇窝”中开始的“人生第一次的见风使舵”对穗子以及人的表现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人们在晓得人事是非后的一切“趋利避害”都来源于幼时的一次潜意识,童年或者往昔记忆中留下的,是残缺而难以启齿的片断和无可避免的缺失。穗子只是被缩小的一个典型,识时务的忘记一切该忘记的,顺应了“疾风劲草”的规律。作者旁述一般揭全身心介入主角的童年穗子,呈现出亦真亦的矛盾个体和躲藏在人们潜意识下掩盖的阴暗面,一方面成就了穗子的形象塑造,一方面也暴了人的灰暗。严歌苓笔下透析的人直白充了自私的自我保护,这种人对归咎的回避也充了自我保护。以孩童出现的这种人形象,令人有所悲怜宽恕,也有利于作者继续小说情节的开展。

  而《角儿朱依锦》中弱者对于弱者的保全,从侧面反衬出了大环境下人共同的丑陋:文明象征的名角体和精神都被****、医生丧失职业本能甚至人本真、旁观人的自我保全和对望的垂涎,守门人萎缩压抑的心理和感情…从众多漠视的意象中唯一颖而出的是童年穗子。而这,恰恰是反衬和隐喻了现实社会的冷漠和荒诞。在那个人人随时都可能被****、力求自保的时代,弱者对弱者地维护和力所能及显得久违而突兀,而这又无能为力得可以预知结果。穗子不完全的介入现实事件,一方面参与对理想的挽回,一方面见证丑恶。她所关注的一切已成为成年人所认为习以为常的“惯例”:例如朱依锦的死去。作为一个时代中人异化的牺牲品,死亡解析着适时微弱的人里“善”的无力,事实也更是侧面揭示了成人世界的荒谬和可憎。

  再一次超脱于穗子不完全介入的形象,《乖乖贝比》的弱小女孩的所有举动和经历,都透着一种无常的冷静:包括把仇恨书写的平静言语一字一字说出来,包括抛弃救世主象征的凯瑟琳。她生活在充冷血的环境,见证人泯灭的屠害、旁观脆弱易逝的生命,经历扭侥幸地死里生…这一切都过滤了她的情感。她既不参与成年人的同合污,也不参与弱者的悲悯陨灭,使她之所以能够近现实,残酷地演绎一出出的耐人寻味。作者使“乖乖贝比”独自成为一个异常犀利的昭示者,昭示人不被惩罚的丑恶,也昭示无用的神权信仰。所有的残酷已经发生之后,祈求万能上帝的感化也是无用的,人类单纯而天真的精神崇拜被“贝比”毫不留情的漠视和抛弃。神圣信仰的尴尬和无能又有同于《金陵十三钗》中遵循上帝指引的神父的“心里一阵释然”两者有着同一种意味的荒诞。

  四、结论

  优秀的文学作品用以陶冶人的情,提供给深厚的审美价值,正如严歌苓的写作宗旨:“艺术家的良心有没有违背,它不承担文化的、政治的责任,它只有一个责任:审美。它把一个作品的审美价值完全挖掘出来了,它就成功了。”她信奉美学是第一步的,良好的美学基础是一个作家立足于文学史的先决条件。作为小说家的严歌苓,一直有着如何最大限度将真实提纯,将虚构艺术化的可贵之处。她丰富而曲折的时代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她写作气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她在这个过程中关注着边缘社会的精神世界,也一直催化着一个又一个鲜明而生动作品人物,从她阅历沉淀的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来。她的许多作品人物皆以感情的付出和演绎体现人真正的“善”意。所塑造的女人物需要保全自身苟且生存,又不会淡忘掉“人之初、本善”的本真。她善于关注女的情感与命运,并从这群人中以小见大展现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将现实探索寓于其中,把握住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这些都有助于作者通过感情的构架协助完成从女世界向人世界的透视和描摹。

  而对于生活中的“丑”的艺术审视,则是属于另一种层次上的审美。一方面“丑”的表现更加从侧面反衬出美的内涵和必要,突出和彰显了它所映衬的美;另一方面“丑”也更加丰富了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使整个人物趋于丰、文章架构巧完善。从这一范畴上来说“丑”和美一同构成了整体美的一部分。“丑”往往比“美”更加具有所不能体现的复杂内涵,包含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展现出一个非一元化的多元社会,这种效果更容易带来一种接近客观真实的力量。丑不仅仅代表了人的负面,其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

  作者所渲染的“美与丑”、“高尚与卑陋”的二元叙事结构将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推向历史的洪中考验,在对立和映衬中拷问人潜伏的亮点和盲点,并运用不同的视角表述。严歌苓说:当一个故事在灵魂中萦绕了20年还不散去,就值得好好写下来。这么长的时间沉淀,足够作者将目光转回历史的尘烟透视人的复杂、审视人的限度。面对一切苦难的从容镇定和不被混浊涂污的率真纯然,是作者最向往的美。于是她不书写人如何被倒,而是观照在困窘中磨砺出的人张力、在事态中人的缺失,从这样独特的视角开始对人的思索与探求。

  注释:

  [1]陈思和,《人透视下的东方伦理》,《文汇读书周报》,1998。7。11

  [2]庄园,《严歌苓访谈》,《华文文学》,2006年第1期,第101页

  [3]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诗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

  [4]严歌苓,《穗子物语》,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5]严歌苓,《穗子物语》自序,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6]严歌苓,《扶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

  [7]、[8]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9]舒欣,《严歌苓――从舞蹈演员到旅美作家》,[N],南方报,2002。11。29

  [10]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作家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严歌苓《穗子物语》,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2]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作家出版社,2006

  [3]朱耀龙《爱情:一种纯真的原生美――对严歌苓小说<扶桑>的情感解读》

  [4]庄园《严歌苓访谈》,《华文文学》,2006年第1期,第101页

  [5]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卷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6]金岚《唱响人之歌――严歌苓小说浅析》,铜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7]舒欣《严歌苓――从舞蹈演员到旅美作家》,南方报,2002.11.29

  [8]曾《对岸的写作――论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9]王卉《关于早期移民的女言说――简析严歌苓的小说<风筝歌>与<乖乖贝比>》,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3

  [10]杭慧《换一种声音叙事――论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艺术》,前沿,2007年第5期  Www.WxIaNXs.COm 
上一章   严歌苓其人其文   下一章 ( → )
《严歌苓其人其文》是严歌苓的最新小说,无限小说网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最新章节TXT免费阅读,无限小说网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最新章节,尽力最快速更新严歌苓其人其文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免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