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提供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TXT免费阅读
无限小说网
无限小说网 总裁小说 灵异小说 经典名著 都市小说 官场小说 武侠小说 网游小说 穿越小说 军事小说 乡村小说 综合其它 言情小说
小说排行榜 短篇文学 架空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玄幻小说 仙侠小说 推理小说 同人小说 重生小说 耽美小说 校园小说 科幻小说
好看的小说 猎艳江湖 妖界游记 与你同眠 青舂韵事 恋乳少年 恋母往事 我和姐姐 新婚泛爱 恋落琉璃 错位情缘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无限小说网 > 官场小说 > 中国式秘书3  作者:丁邦文 书号:44393  时间:2017/11/24  字数:19669 
上一章   第四章    下一章 ( → )
19

  关省长明天中午路过城,将在海北作短暂停留。

  下午四点多,黄一平接到海北县委办公室主任冯肖兵的电话。其时,他刚刚陪同廖志国参加完一个接待,匆匆返回办公室,准备审定一个讲话稿。明天,全市在西区召开农业规模化现场会,市长秦众作主报告,廖志国作会议总结。

  黄一平放下电话,当即汇报说:“关省长今天在临海市参加核电站的奠基仪式,明天早晨送走北京两位部长后,返回省城途中准备停留海北。若不是晚上赶回省城有个重要外事活动,也许还会在海北过夜。停留海北期间,关省长可能会顺便视察该县城市建设之类。”

  廖志国听了,脸上当即堆起云,问:“唔?什么情况?是关省长主动要在海北停留,还是于树奎中途截留?”

  “冯肖兵刚才在电话里支支吾吾,估计是于树奎做了工作。哦,对了,卜副省长也与关省长同行。”黄一平答。

  “哦,联手向我示威,给我颜色看哩。老子还就不睬他!”廖志国脸色越发难看了。

  黄一平猜测,廖志国所指的那个联手,一只手当是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另一只则是副省长卜国杰。

  由于车子上有司机老关,黄一平没敢接茬,只在心底盘算如何处置这个难题,并努力使廖书记改变态度。不过,黄一平明白,冯肖兵通报的这个信息,委实是给市里出了个难题,难怪廖志国要大光其火。

  按照常规,像关省长这一级地方大员,下到基层视察之类,不能算是一件寻常小事。试想,堂堂一省之长,主管偌大一个沿海经济大省,政务繁忙谓之理万机一点也不为过。偶尔下得市、县一级基层,即便算不上多么稀奇珍贵,那也并非十分容易。一旦决定出行,其程、路线当有专门班子提前筹划,并预先通知到相关地区、部门,下属政首长必得全程陪同、接待,或是随时汇报情况,或是当面聆听指教。而且,这种陪同与接待还得讲究很多规矩,譬如该在何处接,是否安排警车开道,沿途标语、彩旗当布置到何种规模,安排的视察点需要“做”成几分真伪,新闻媒体及随同班底有无限制,及至就餐、住宿、水果、茶水的标准,等等,皆要有所规范,甚至堪称一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万一哪处安排不周或过分了,皆有可能给领导留下不佳印象,甚至招致严厉批评。现代领导干部,文化素养大幅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讲究与注重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乃是官场中甚为流行的一句格言。某些细节,于平常或许只是不屑一顾的细末琐碎,于是时则为命运攸关的大事。由此而论,关省长路过城地界落脚海北,于城方面及廖志国本人,当是一件大事。

  本来,关省长此行主要公务在本省最东北部的临海市,中途经过城地界,海北又是过往省城的必经之路,在此停留一下,吃个饭、喝杯茶或者打个盹,包括顺便察看一些园区、企业、景点之类,皆属正常。问题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关省长的中途停留,不是预先安排、通知,更不是由省委或省府办公厅通报,而是由海北县委办公室主任冯肖兵临时打了电话给黄一平,这就有了极为复杂、微妙的意味,也是引起廖志国不快的主要因。

  城官场中人都知道,拿省里领导向市里示威与施,是于树奎的一向作派。现在这种非常时期,利用关省长向廖志国示威,想必符合于树奎其人的行事风格。而对廖志国来说,倘若关省长果真落脚海北,倒是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关于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与廖志国的关系,前边几章已有专门待。现在,必得说说廖志国与关省长以及于树奎与省里的关联,以便说清关省长这次行程安排所具有的特殊

  仔细梳理一下,关省长与廖志国之间,除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平常并无亲密私,平淡得如同一杯无无味、不温不冰的白开水。不过,在这种貌似平淡的关系背后,却又令廖志国感觉到关省长的某种特别关注。由是,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密切与关省长的关系。

  关省长籍贯本省北部某市,凭实干与实绩由基层一步步干上来,十多年前从市委书记提拔进省,先后担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他与廖志国并无直接分管与隶属关系,甚至对廖志国其人都不太熟悉。直到廖志国担任了江常务副市长,及至四年前到城担任市长,这才有了较为频繁的接触。关省长是个为人严肃、作风严谨、说话严密的领导,喜怒很少溢于言表。平常,不论在省里开会、汇报时遇到,还是到城视察时紧随陪同,关省长同他总是仅限于点头握手,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几乎很少有个别交流。不过,总体上能够感觉到,关省长对廖志国观感不差,特别是对其大胆泼辣、敢说敢为的工作作风颇为欣赏。记得廖志国到城不久,着手筹建“鲲鹏馆”工程,在省城搞了一次规划论证,邀请包括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批重量级专家,最后请关省长出场陪同晚宴。那天,关省长本来有个重要接待,说了可能不空,等到这边晚宴临近结束时,还是匆匆赶来,向专家们敬了酒,也作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中,关省长虽然并未直接表扬城市府和廖志国,可到场敬酒、讲话本身就表明了某种姿态。看得出来,关省长喜欢下属办实事、做大事。

  在上周刚刚召开的省委全委会上,廖志国作为城市委书记首次亮相。那个讲话,黄一平煞费苦心精心炮制。期间,专门跑了省城,除了给梁副书记秘书马处长送了十六件高档上用品外,也给龚书记与关省长的秘书各送了几套,顺便请教两位省主要领导对此类表态发言的偏好。那些秘书同行拿了礼品,自然直言告之:就内容而言,龚书记注重稳健、思路全面,特别是地区、产业、行业的协调与统筹发展;关省长则比较看重现代化新兴产业,尤其对影响全局的结构、产业、产品创新兴趣浓厚。就形式而论,两位领导都讨厌八股文,强调文风与会风的务实、新颖。那次会上,首次对市委书记们的发言限时,并当场使用了计时制。偌大一个地级市,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未来一年,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事业,限定在二千多字的篇幅,表面看是对书记们的考验,实质也是测试执笔秘书的功力。幸而黄一平预先摸准脉博、准备充分,为廖志国撰写的讲话材料,破例没有使用一二三四序号,而是以几个关键词作索引,既条目清晰又新颖独特,显得与众不同。廖志国发言过程中,龚书记面笑容,频频点头,点评时评价甚高。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关省长在总结时又重点提出了表扬。此况,不仅令各市发言的书记们羡慕不已,而且还在省里秘书班子中引起轰动,因为一般情况下,关省长不会如此表扬下属,何况前边龚书记已经表扬过。后来,在安排省报、省委内刊位置时,没有按照惯例从南到北顺磨推,或者由大到小按人口、经济总量排名,而是将廖志国的发言放在省城之后地级市中的首位。据说,如此排序就是关省长的意思,说是要打破常规。

  此外,在近几年廖志国仕途面临严峻考验的两大关键时刻,关省长的态度也都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一次是四年多前在江遭到举报,决定是否能够由常务副市长升任市长。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到地级市政府换届,反映最为集中、意见分歧最大的是两个人:城冯开岭和江廖志国。有关此二人的匿名举报信很多,组织、纪检部门又未能查出实质问题,何去何从令常委们左右为难。当然,此二人在省里也都有些背景,尤其廖志国依靠的是梁副书记,背景更显厚重一些。到后来,还是关省长提议:“不如将两人相互调换,异地任职,既平息了当地的议论,又不影响对干部的正常使用。”此议,等于同时解救了两个人,现在看来于廖志国似乎更为有利。

  再一次,便是半年前接任城市委书记。其时,向中央和省里写匿名信状告廖志国的火力更为猛烈。虽说依然有梁副书记这只盾牌尽力挡着,可卜副省长的拆台力度也不小。双方处于胶着之际,龚书记、关省长两位主官的意见就起到决定作用。凭心而论,关省长的态度总体还算公正。在有关举报信上,主管纪检的梁副书记批了一行字:“利用匿名信的形式举报,似是包括城在内个别地区的一大痼疾。此种文革遗风,对稳定大局、和谐社会建设利少弊多,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卜副省长也在收到的信中批了两句话:“此类反映甚多,应当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建议组织适当力量进行调查甑别,既对社会舆论一个待,也可证廖志国同志清白。”此两批件,又都呈送到龚书记、关省长案头。值得玩味的是,龚书记、关省长分别批了同样两个字:“已阅。”事情便不了了之。试想,如果关省长对廖志国有什么成见,只要在卜副省长的的批示后边,写上一两个字,也许廖志国的书记就当不成了。同时,在最终讨论决定的常委会上,尽管龚书记表态在前,可仍然留了个尾巴,并且当场征询了关省长——听听洪大光的意见。当时,假如关省长不点头,事情也许会朝相反方向转化,同样不会有今的廖书记。

  由此完全可以推断,关省长对廖志国并无多少不良印象,更加谈不上成见之类。当然,自从半年前就任市委书记,廖志国数次邀请关省长前来城视察、指导,至今却未能如愿,也是事实。这也说明,关省长对城、包括对廖志国,也不是那么热情。没想到,关省长这次好不容易落脚城,居然让于树奎抢了风头。

  20

  廖志国判断,关省长明天的海北之行,当是于树奎私下做了工作争取而来,并非凭空猜测。

  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同省里关系相当密切,而且,他还善于借助这种关系与市里一争短长,这在城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

  于树奎在省里的最大靠山,乃是常务副省长卜国杰。

  卜国杰在省里工作时间长,从商业厅、外贸厅这样的经济主管单位,到经贸委这种综合部门,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部门领导,直至眼下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如此丰富的工作经历,自然积累了相应深厚的人脉基础。加之,卜国杰生仗义豪,喜欢结知己、关照亲信,往好处说是乐于朋友、帮助人,说难听点则是喜爱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待于树奎这样的地方官员,既然对方主动紧贴上来,卜国杰一律笑脸相热情接纳,并不计较对方官职大小,关键时刻也会鼎力扶持。当然,话也说回来,像卜国杰这样的高官,同样也需要诸多于树奎、苗长林之类基层官员,才能构建更为广泛、深厚的政治基础,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地位。尤其在民主政治益强化的当今,虽说大规模群众运动几近绝迹,可各种各样的教育、整风活动还是不曾间断,及至官员升迁考察、年终总结之类,皆需要通过群众测评检验与认定。此际,哪个领导干部在基层拥有的人脉广泛、厚实,他的得分就高、评价就好,政声官望也就相应高人一筹。说白了,上下级之间这种亲密关系,实质也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

  依托同卜副省长的特殊关系,又有苗长林在省城多年的鼎力帮衬,加上自己天生社会活动家的特质,于树奎很快便同省级机关众多实权部门打得火热,顺势结了一批颇有实力的官员朋友,甚至与不少人达到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程度。

  于树奎在省里际面广了,人头了,海北县在省城的名气就随之扩大,直接效应便是办起事来格外顺风顺水。上自省府办公厅、常务副省长办公室,下至有关部门的厅、处长室,但凡接到事关海北的报告、审查、批复,只要不是十分难为的事情,往往总是一路绿灯畅行无阻,而且效率出奇的高。目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虽然推行的是省、市、县三级行政体系,但很多县里报批、审定事宜,最终决定权都在省里,市这一级不过履行某种审核、中转、备案程序。这样一来,海北那边的此类事务,只要能避开城者,通常都绕道而行,有些即使一定需要城盖个章、行个文,也大多采取先斩后奏,只是走个过场了之。前些年洪大光、丁松主政城,一条铁路原本只从海北边界一角穿越,过境总里程不足十公里,而且不设任何停靠站点。于树奎获悉后,当即前往省里活动,要求更改设计线路。果然,经过省发改委、交通厅、铁路办一番疏通,那条铁路竟改为从海北腹地全程穿过,并在海北设立了正规停靠、中转站。直到修改方案定下来了,城方面还蒙在鼓里。

  因为有了上述这层关系,省里大官小吏也经常光顾海北,于树奎治下似乎成了省里某些部门的后勤供给、疗养度假、休闲娱乐基地。冷不丁,就有省里某个部委办厅局的长字号人物光临海北,乃至像卜国杰这样的省级领导来海北视察亦是常事。海北每年有两大节日:正月初五团拜会,仲秋时海洋节。届时,一定会有数十上百省级机关的官员,扎堆云集海北,将一个县级自办节日搞得比省、市同类节日都要气派、热闹。有时,海北在省城搞个大点活动,比如招商洽谈会啦,新品鉴定会啦,同样也是省、厅级领导济济一堂。遇到这样的场合,城市里的官员,要么临时知情才赶过去,要么干脆就被撂在一边。为此,不要说廖志国这样的政首脑,就是市级机关里的那些局长、处长,对海北这种“跨越式”做法,也是颇有微词。

  廖志国初任市长那一年多,尚未与“三剑客”结怨,同于树奎关系还属正常。那时,他喜欢经常往下边跑,每个月总要到包括海北在内的几个县(市)走走。遇到省里有领导或部门主要负责人下来,只要得到消息,也都空过去专程陪同,有时还请领导到市区来玩玩。等到后来乔维民靠上来,苗长林的竞争态势益明显,于树奎因此对他有了看法,廖志国就开始疏远海北,冷淡于树奎。碰到省里再有官员来海北,他就装聋作哑能让则让,即使勉强前来陪同,也只是礼节表示一下,很少一起吃饭、打牌。在于树奎和省里那些人眼里,也根本没把城这一级官员当回事儿。正是因为如此,眼下关省长明天停留海北这样的事情,在廖志国这里才会引发联想,已然演绎为于树奎发出的一某种挑战之举。

  此外,最令廖志国尴尬、恼火的是,于树奎的上述非常规做法,若是悄悄做了倒还也罢,相反,他很乐于高调宣扬,常常通过新闻媒体在内的各种形式大肆进行炒作,其终极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炫耀,而是更加突显出耀武扬威的宣战意味。

  譬如,于树奎喜欢搞画册、电视专题片、大型广告牌之类的东西。最近一两年来,宣传海北的巨型广告牌,不仅遍布其境内的所有公路、铁路、港口、码头、高速道口,而且还远及上海、北京、省城的机场、车站。各种名目的彩画册,涉及工业、农业、招商、旅游等各个行业,几乎一部接着一部。场面恢弘、声势阔大的电视专题片,更是动用了快艇、飞机、热气球等多种辅助工具。这些宣传品的主题,表面是宣传海北辉煌业绩,可其中的很多画面,却离不开于树奎高大、威武、忙碌的个人形象。尤其是那些广告牌、画册、专题片的主页与封面,不少是卜副省长等省领导视察海北时,与于树奎亲切交谈或热情握手的场景。

  再譬如,在上一轮全国报刊集中清理整顿中,城下属所有县(市)、区的报纸均被取消,别的地方皆与城市委机关报《报》合作,纷纷办了专版或子报。唯有海北县独树一帜,选择与省报合作,并且不惜投入了巨额经费。由是,海北的好多新闻便大量出现在省报上,甚至经常在位置、体量上超过城市,明显给后者造成一定压力。为此,黄一平按照廖志国的意图,通过省报驻城记者站打过招呼,要求省报切勿过于突出城下属的某个县,得此县像个省直辖的“特区县”一样。结果哩,省报根本不买账,海北的报道照样大张旗鼓。

  这种过于猛烈的宣传攻势,令廖志国极不舒服的同时,也渐关注到于树奎身后一个特殊人物——海北县委宣传部长林松。此公正是上述宣传攻势的幕后操作者,更像于树奎的御用吹鼓手。

  据说,于树奎曾经公开讲过,宣传部长林松的作用,战争年代抵得上千军万马,现时则堪与十个八个局长、镇长相匹敌。平时,对于林松的宣传公关,于树奎一律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可谓不惜代价。而林松哩,就像一位高明的中医师,总能把准县委书记于树奎的脉博,将后者希望宣扬的内容悉数展示,而且收到的社会效果也非常理想。

  林松在海北不仅是个得力吹鼓手,还是个有名的策划大师。前两年,全省有个现场会在海北召开,卜副省长亲自挂帅,关省长到场讲话。其中有若干参观点,需要有普通群众随时接受询问。于树奎将此事由林松总导演,明确要求既确保回答完美,又不能出任何破绽。结果,等到现场会那天,所有参观点均取得圆成功。那些身着普通衣衫、言谈朴实、外表平常的“百姓”其实全是政法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装扮。在居民区,甚至专门有装扮成一家的警察,连小孩都是从实验小学艺术团挑选。参观途中,关省长亲自下到某居民家中访问,那位由街道宣传委员扮成的贫困家庭户主,带领全体临时家庭成员,诉说到激动处居然声音哽咽,骗得省长与众多参观者差点掉了眼泪。事后,于树奎亲自提名,为林松报大功一次,并奖励其策划团队现金十万元。

  于树奎对林松如此看重,后者更加不惜卖力效命。这几年,为了合于树奎不断膨的自我感觉,林松歇尽全力投其所好,运用掌握的各种宣传工具,极力为之歌功颂德。去年,林松从北京请来某知名作家,驻在海北采访一个多月,创作了一部洋洋洒洒三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海北赤子》,配上近百幅彩照片,以铜版纸印制得非常精美、豪华,名义上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实质由林松布置在海北所有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中小学校免费赠送,并广泛寄发到国内外海北籍人士。此书出版后,林松相继花大价钱在省电台、报纸连播连载,并找了一家门户网站,雇人以不同网名写了好多麻透顶的评论,让人感觉反响何其热烈。前不久,林松又专程赴北京,准备以此书为蓝本,改编、拍摄成二十集同名电视剧,据说连扮演于树奎的特型演员都悄悄物好了。

  还有,通过于树奎授意、林松办,海北这几年还获得全省苗木之乡、京剧之乡、风筝之乡等等名号,而其中有些本应由城市申报,或者是其他县(市)、区的强项。结果,海北抢先申报了,城市只能作罢,别的地方就更加无可奈何。

  如此种种,林松其人之恶名,很快便在廖志国脑海中生下来,并萌发了修理、收拾这个爬虫的念头。

  21

  回到市委,还没进办公室,就有一拨人在电梯对面的市委办综合处等候,其中一些人早就预约过。

  黄一平看看人太多,吩咐综合处副处长小马道:“依次安排到廖书记办公室,根据每个人所谈事项限定时间,一个小时内必须全部谈完,等会儿廖书记还有重要公务。”

  小马是黄一平从市府办专门带过来,负责处理廖书记的文件传递、一般讲话草拟、日常生活料理等琐碎事务,未来则准备接替自己担任专职秘书。

  待完毕,黄一平赶紧回到自己办公室。他要趁着这一个小时的功夫,迅速查明关省长停留海北的前因后果,以期为廖志国决策提供依据。

  在N省的秘书系统,无论从业时间、资历,还是能力、水平,黄一平皆是其中的佼佼者,也算是这个圈子里的一个名人吧。翻开省直机关电话簿,第一个电话就打到省府办公厅金处长那儿,果然听到几声颇有特色的咳嗽。

  金处长是关省长的首席文字秘书,深得省长信任与厚爱,平时大多坐在家里点灯熬油,替领导出点子、想思路、写文章,一般不随省长出行基层。上次廖志国在省委全会上的发言,黄一平就是向他讨教,才摸准关省长的喜好,也才一矢中的。

  “金处长您好!我是城市委办小黄,黄一平。”黄一平语气相当谦恭。他知道,金处长是省府办有名的才子,也是文人气颇重的一位夫子。这种人骨子里追求权势、崇尚利益,可表面却又蔑视权力、金钱之类。与此类人打交道,唯有谦虚、恭敬才能获其好感。这是中国文人的一大特色,更是众多官场知识分子的显著特点。

  “哦,知道知道,廖书记的大秘书。有事吗?”金处长果然很客气。

  “是这样,金处长,我代表廖书记向您请示一件事。”黄一平很清楚,虽然自己这个副秘书长是正处职,金处长的职务也是正处,只不过刚刚挂了个副厅级调研员虚衔,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可是,人家在省你在市,人家居上你居下,金处长又是那种比较虚荣的人,他这边就得打出廖志国旗号,唯如此方才配与对方平起平坐。否则,定然自讨没趣。

  “哦,廖书记客气了。什么事?说吧。”金处长听到廖志国三个字,声音马上高亢起来。

  “听说关省长今天在临海市有活动,不知回来途径城时能否停留一下?金处长您知道,我们廖书记一直有个迫切愿望,就是想请关省长来城看看,对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作些指示,也为今后进一步指明方向。”黄一平儿没提海北的事。

  “嗯,这次恐怕不行哩!关省长今天到临海市,是要参加那里核电站的奠基仪式。那个工程,是关省长任上亲自跑成的重点项目,倾注了省长很多心血,因此他才必须到场。而且,国家环保、能源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也到场。你不知道,最近关省长特别忙,光是给我的重要文稿就有一大堆。今天下午到临海,宴请国家部委领导,明天一大早核电站奠基仪式,下午还要赶回来有个重要外事接待,程安排了。至于你们廖书记的意思,你放心,我一定会及时向关省长报告,争取尽快作出安排,足你们的愿望。”金处长滔滔不绝,俨然关省长的大内总管。

  “关省长到临海市,您这省府一秘没有亲自陪同?”黄一平问。

  “唉,关省长当然也希望我能随行哪。可是,最近省里会议多,而且都是全局的重要会议,关省长所有的报告、讲话又不放心交给别人,我就只能少往外跑一些啦。这次临海之行,有卜国杰副省长、汪秘书长、副处长他们,我方才得以从容、安稳坐在这里和老弟你说话嘛。”金处长的思路已然被黄一平牵引。

  “原来是这样。”黄一平有点遗憾。

  “哦,对了。”金处长突然想起什么,道:“提到副处长,我倒想起一件事。他下午给我打了电话,询问明天下午关省长那个外事接待的具体时间。好象是你们那边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知道了关省长的行踪,希望明天路过那里时,能够停留一下,哪怕吃顿饭喝口茶。你应该知道,于树奎宁活动能量大,同卜副省长关系密切,他那边开了口,卜副省长就作难了。据说他们几个正在商量,卜副省长的意思,如果可能的话,明天中午也许会在海北停留。不过,这事还没有征得关省长同意,估计够呛。”

  “哦,是这样。那关省长来城视察、指导的事,就拜托金处长您多关照啦!”黄一平感觉掌握的信息差不多了,赶紧结束通话。

  放下金处长电话,黄一平探头看看对面,廖书记办公室里依然有谈话声音。于是,他赶紧缩回来,用手机给省府办公厅副处长发了一条短信:“处:有急事,务必回个电话。一平。”

  这个副处长,是金处长的副手,相当于关省长的行政、生活秘书,平时与省长基本形影不离。其人是省委杨副秘书长的亲信,当年在杨手下参加编辑过几年省委内部刊物《理论前沿》,因为冯开岭发表文章的关系,黄一平与其颇多交道,私下以兄弟相称。黄一平知道,副处长虽然随侍关省长左右,却不像金处长那样以才华得宠于领导,说话、办事便处处谨慎小心。平常,黄一平除了保持密切私谊,很少在工作关系上动用副处长。可是,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很快,副处长的电话来了。

  “什么事这样急?”副处长声音得很低,而且明显是一路小跑着离人群。

  “于树奎那边怎么回事?”黄一平也顾不上客套。

  “哦,是这事。今天下午我们从省城刚刚上路,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的电话就追上来了。我怀疑,很可能是卜副省长秘书那儿透了领导行踪。于树奎的电话,先是打给卜副省长,后又转交给汪秘书长,要求无论如何安排关省长在海产停留一下。事实上,这次关省长的行程很紧,今天下午陪同北京的几个部长察看核电工地,晚上宴请、观看文艺晚会,明天早晨奠基仪式后,马上就送部长们返回北京。中午大概有两三个小时,原本安排再在临海看几个地方。下午最迟三点,就要往省城赶。可是,卜副省长的意思,明显是想足于树奎的愿望,这样一来,汪秘书长也很为难。当时经过反复盘算,感觉只能将明天中午的时间挤出来两三个小时,临海那边的几个点就看不成了,可能会赶到海北吃饭、午休,方便的话看一下那个滨海工业园。”副处长说。

  “滨海工业园?确定吗?”黄一平问。

  “确定。他们的通话内容我听得一清二楚。”副处长道。

  说到滨海工业园,黄一平明白了,于树奎此举,不单纯是要拉关省长这张虎皮作大旗,而是还有一个重要目标——使滨海工业园名正言顺。

  海北是城所属两个有海岸线的县之一,境内拥有大面积淤积滩涂,而且这种滩涂每年都在“长”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保证农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稳定,各个地区的工业用地必须限定在一个严格的范围。前两年,海北县利用自身的滩涂优势,在海边搞了个占地一万多亩的工业园区,实际上是同市里争抢有限的用地指标,一直未能得到国土等相关部门许可,城市委市府早就明确要求他们暂停下来。然而,于树奎根本不吃这一套,仗着手里有滩涂,省里有后台,想方设法使这个园区合法化。倘若此次关省长果然前去视察,只要哪怕是出一点点赞扬、肯定的言辞,那就无疑是给于树奎恩赐了一柄尚方宝剑,园区的审批便无人再能挡道。如是,无疑又让廖志国难堪了一回。

  “停留海北的事情,估计什么时候可以最后定下来?”黄一平问。

  “卜副省长这边商量好了,估计也就算最后定下来了。后来,于树奎又有电话过来,好象卜副省长已经基本答应他了。不过,最后报告给关省长,恐怕得等到今天晚上所有活动结束了才行。”副处长答。

  黄一平感觉事态严重,心里也有些慌乱,却又无法对副处长多说什么,就随口问道:“那现在你给我回电话,关省长在做什么?”

  “关省长正在同几个部长一道,接受新华社刘社长采访哩。”副处长回得也是漫不经心。

  “刘社长?哪个刘社长?”黄一平关心新闻,对中国第一媒体新华社并不陌生。在他记忆里,好象没有什么刘社长。

  “是啊,就是那个驻我们省分社的刘社长。你不知道,他和关省长关系可不一般,是所有中央驻省新闻单位中,唯一可以无需预约、通报就能直接进省长办公室的记者,也是随时可以自由进出关省长家的朋友。平时,他那些有关本省的报道,十有八九关省长会亲自批示。”副处长介绍说。

  “是这样啊!”黄一平闻言,心里忽然一阵惊喜。

  22

  黄一平这边情况了解清楚了,廖志国那边的接待也基本结束。两人赶紧把门关上,商议关省长来海北的事情。

  黄一平将刚才与省府金处长、副处长通话的内容详细说了。

  “这么说,果真是于树奎做的手脚,而且还想借关省长此行,在滨海工业园区上搞名堂。既然这样,我更加不会理睬他们!”廖志国怒气依然很盛。

  “我想,假如关省长这个时候路过城,海北那边又让冯肖兵又汇报了,您作为书记不出面、不理睬肯定不行。否则,关省长一定会有看法,于树奎他们也会借机做足文章。”黄一平说。

  “唔?有这么严重?”廖志国口气里有些不以为然。

  “我分析,海北中途截留关省长,并让冯肖兵通报这个信息,不只是出于礼节与规矩,而是同时设置了一道机关、一口陷阱。一方面,关省长途经城,没有通知市里,却在海北停留了,只有少数人明白其间经过了于树奎的运作,而在众多不知内情者眼里,并不明白其中玄机。如果您不理睬,会让人觉得怠慢了省长,或者省长有轻视城、看重海北的意思,客观上就让于树奎占了先机。况且,关省长本人恰恰也是一个不知情者,他又会作何感想?另一方面,冯肖兵打的这个电话,貌似尊重、客气,实际上却给我们这边出了一个难题——您作为市委书记,去,还是不去?去了,虽然在关省长面前好待,礼节上也周全,可是在于树奎面前不免失分,反倒成了帮他撑场面的配角。不去哩,一旦省长问起来了,于树奎肯定会说已经汇报市里了,正好让他在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即使关省长不作计较,省里陪同的那些别的领导也会有想法。”黄一平缓缓陈述利害。

  “照这样说来,我去或不去都不讨好?而且,我即使勉强赶到海北去了,也只能像过去接待卜国杰那样,看着于树奎像个跳梁小丑一般,围绕省领导们团团转,我廖某人或者跟在于树奎身后,或者远远隐藏在角落阴影里,做个逍遥看客。看来我廖专署的鼻子,只能让于树奎牵着走喽,唔?”廖志国说着,不免又激动起来。

  廖志国说的情况委实不假。去年底,廖志国还是市长时,卜副省长来海北视察。本来,卜国杰上午就从省城出发了,可是直到中午才通知市里。按规矩,省委常委下来了,市委市府主要领导都应当陪同。那天,恰好洪大光不在家,廖志国就匆匆赶了过去。中午吃饭时,虽然安排廖志国坐在主陪位置,可于树奎仗着同卜国杰的特殊关系,将个公务接待搞得近乎打情骂俏,气得廖志国饭后马上找个理由离开。两个多月前,廖志国当了市委书记,卜副省长又一次来海北参加一个项目开工。这次,倒是提前通知市里了,而廖志国也希望同卜国杰缓和一下关系。可是,等到他赶到海北,卜国杰只匆匆同他握了个手,就借口省里有事告别了。事后,还是黄一平通过秘书这条线侦知,卜国杰省里有事不假,主题却是大学同学聚会。据说,当晚于树奎夫妇也参加了那个聚会。

  “被于树奎牵着鼻子走倒也未必。既然于树奎能够中途截留关省长,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何况,停留海北的事情,目前还没有报到关省长那儿哩。”黄一平边说边观察廖志国的表情。

  “哦?具体说说。”廖志国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我们动用新华社刘社长,再请汪秘书长帮助,应该可以改变关省长的路线,避开海北。”黄一平简要说了想法。

  “好!如果能够这样,倒真是个好办法,既争取了关省长在城停留,我们尽到地主之谊,又打破了于树奎借省长以自重的美梦,一举两得的好事嘛。”廖志国听了,异常兴奋。

  从廖书记态度的瞬间转变,黄一平也看出端倪——于树奎希望拉大旗作虎皮不假,可此时的廖志国又何尝不希望借此机会,同关省长这位N省的二号大员,做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呢!

  在一般人看来,因为龚书记与关省长政见分歧,又因为龚书记比较信任梁副书记,故而关省长与梁副书记似乎必然对立。事实上,就黄一平的观察与感受,在省级领导层里,关省长同梁副书记之间是否真有些什么芥蒂,廖志国并不掌握多少,多数是梁副书记夫人、秘书私下暗示,或者官场上的某些传闻。何况,在黄一平这个旁观者看来,省里关系再微妙再复杂,那也只是龚书记与关省长、梁副书记与卜副省长之间的事,与远在城的廖志国并无直接关联。话说回来,即使关省长真与梁副书记有些什么矛盾,作为那样高级别的官员,断不会因此而直接迁怒于廖志国这样一个下属。因此,越是上层关系微妙、感,廖志国倒是越应当主动贴近关省长,尽量解除其误会。浸润政界十几年,黄一平深知,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利益才位列第一且至高无上。那种认准了死理不回头的所谓“忠臣”其实不过是愚蠢的代名词,最终都会吃大亏倒大霉。倒是那种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不论形势如何险恶多变,总能立于不败之地。说白了,官场上的胜者,永远属于那种善于观察风向、审时度势、八面玲珑的智者。

  这些想法,黄一平当然不宜直接说与廖志国。跟随廖志国四年有余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远远超出上下级,也甚于当年同冯开岭的亲密度,可毕竟没到、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掏心袒肺的程度。什么话当说,什么话不当说,什么事该明白,什么事即使明白了也要装糊涂,正是衡量一个秘书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志。很多秘书,原本与领导关系倒也不错,往往就是因为一念之差头脑发热,多嘴多舌了那么一言半语,从此给了领导恶感,便不再得宠。上述涉及到领导之间的关系,尤其又牵扯到书记、省长那样高的层次,你一个秘书作为旁观者虽然看得明明白白,却也不可轻易道出。但是,嘴上不便说的话,却可以通过行动体现出来。

  “那我马上联系一下汪秘书长他们,试试看。不过,我得打着您的旗号,或者由您直接跟他们说。”黄一平征求廖志国态意见。

  “好的,抓紧联系。还有,明天我们市里不是在西有个农业规模化现场会吗?正好,就以这个会议的名义请关省长停一下,给全市干部群众鼓鼓劲!唔?”廖志国首肯。

  黄一平双手击掌,说:“妙!农业规模化经营,正是关省长特别关注的事项。去年,西万顷良田集约化经营的那个材料,关省长作了长达二百八十字的重要批示哩。我觉得利用这个会议主题,将关省长请来西、调离海北,把握更大了。”

  “好啊!你要是能联系成功了,明天西的会议规模就扩大,规模层次提到最高。”廖志国居然手舞足蹈起来。

  当着廖志国的面,黄一平像一架上足了发条的挂钟,精神抖擞且有条不紊地忙碌开来。

  第一个联系对象,是省政府汪秘书长。

  汪秘书长是江籍出身的官员,曾经是廖志国岳父苏老主席的手下,同廖私颇深。

  电话到廖志国手上,也不拐弯抹角,就把要求说了。

  “既然我们下边一个小小县委书记都能做到的事,难道我这个市委书记就不行?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城的情况你也多少知道一些,就看你这个大秘书长是否肯帮忙了?”廖志国与汪秘书长说话,似真似假,亦真亦假。

  汪秘书长表示为难,说:“我这里没有问题,你那边的情况我也清楚。关键是旁边有个卜国杰,于树奎一切都是和他涉。而且,他是常务副省长,点子比我大,说话也比我硬哪。不过,如果你们能在关省长那边说到话,我可以从旁帮助敲敲边鼓。”

  “好的,一言为定!”廖志国道。

  第二个联系对象,是本市西区委书记。

  关省长随行人员中,有个新华社驻N省分社的刘社长。省府办副处长曾介绍,此公与关省长关系如何密切,在省长面前又怎样说得上话。黄一平当时听了,抑制不住兴奋,差点在电话里呼了万岁。何故?原来,此人与西区委书记乃大学同学,关系不是一般铁。某次,黄一平与西书记赴省开会,中途到刘社长家看望,书记同学居然一一拉开社长家的冰箱、食品柜,随手取出点心、食之类大快朵颐,对方竟也视无睹。而这位西区委书记,既是黄一平至,也是廖氏阵营中人。

  这次,黄一平未曾劳廖志国大驾,三言两语把意图说了,再如此这般一番待,说:“时间很紧急,必须马上联系,而且一定要给你那个刘同学加足压力,务必请来关省长参加你那个现场会。廖书记有旨,只准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军法从事!”

  第三只电话,该轮到副处长了。

  黄一平是个聪明人,处理起此类事情来思维缜密,滴水不漏。前边说过,副处长在省长身边,不过是个拿拿接接的一般秘书。可是,千万不要轻视领导身边这类小人物,别看他们平时唯唯诺诺貌不惊人,成人事、帮人忙也许不易,可是只要惹得他们不开心了,坏起事来却一点也不难,而且准能坏得不动声、完全彻底。黄一平明白,既然此前曾经发过短信、打过电话,向人家探听过关省长消息,那现在事情进行到这一步了,就一定要将这边的行动计划告诉对方。此举,既是为了事情办得顺当,也是黄一平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他不是那种过河拆桥之人,由此也为他在朋友圈中赢得不错口碑。

  “行,黄大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我在旁边能够说得上话,一定帮忙不添!”副处长态度诚恳。

  第四只电话,是坐镇省城的金处长。这个电话,作用最小,甚至几近于无,可绝对重要至极,不能不打。而且,必须现在就打,万万不可事后补救,否则贻害无穷。道理也很简单——得知关省长经停海北的消息,黄一平最先是同金处长联系,从他那里获得了第一手准确信息。其时,黄一平不仅隐瞒了已知海北那边的动作,而且丝毫未曾透自己这边的计划,实际是欺骗了金处长。等到今天半夜,最迟明天早晨,万一金处长知道关省长改变行程了,那一定会对黄一平的那个电话动机恍然大悟,也一定知道自己受到欺骗。一个堂堂省长信任的大秘,受到下边一个市级机关秘书欺骗,一定会感觉遭遇了奇大辱。这种文人气重、手中又有足够权力的人,最不堪忍受便是这种羞辱,后报复起来定然千万倍狠毒!

  “金处长您好!我还是城小黄,黄一平。刚才我们廖书记知道了关省长明天的行程,还是想请金处长再设法帮帮忙。我们明天在西有个农业规模化现场会,是根据关省长批示筹备的,准备很久了。廖书记的意思,能否请关省长在西拐一下,哪怕只耽搁一两个小时,给会议做重要指示,为全市干部群众鼓劲。廖书记说了,这个事情只要金处长亲自出面了,一定能帮我们请动关省长。”黄一平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

  那边,金处长哪里敢随便答应,自然表示为难,说:“这事恐怕难办哩!”

  黄一平知道金处长接着一定会罗列种种为难之处,也明白他没有这样大的能耐。可是,万一对方现在断然拒绝了,等到明天关省长在城停留了,反倒又令金处长尴尬。于是,不等金处长往下说,他婉言打断道:“金处长,您看这样好不好?您那边帮忙做工作,我们这边也通过各种渠道努力争取,能成则皆大欢喜,不成也不感觉遗憾。总之,成与不成我们都万分感激您!”

  “好的好的,既然是这么个精神,那请转告廖书记,我一定帮忙试试!”金处长口答应。

  打毕这通电话,黄一平累得嗓子都哑了,额头上也是大汗淋漓。

  廖志国耳闻目睹了整个过程,亲自从桌上拿来纸让他擦汗,赞许道:“一平啊,就凭刚才这几只电话,就足以证明你这个秘书真是做到炉火纯青了!”

  黄一平听了,不敢高兴,说:“事情还不知能否成功哩。”

  晚上九时许,省府汪秘书长打来电话,通知:关省长一行将于明天上午十时四十分左右到达西,简单吃过工作餐后休息四十分钟,然后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现场察看万顷良田,与参加现场会的城干部见个面,不准备作什么正式发言,然后返回省城。

  紧接着,金处长、副处长、西区委书记也都纷纷来电话或短信通报喜讯。

  得此消息,黄一平一蹦三丈高,若非夜深人静了,他真想放开嗓门放声歌唱。

  廖志国也乐得直手,嘴里发出咝咝啦啦的声响。他让黄一平指令市委市府值班室,连夜紧急通知市各大班子全体领导,市直各主管部门负责人,下辖各县(市)、区政主官,于次早晨齐聚西。同时,要求西方面加紧扩充、完善会议设施,保证在关省长面前不塌台。

  23

  上午十时,廖志国带领市几大班子负责人,以及西区政主官,乘坐一辆大巴车,在市公安局警卫开道车引导下,来到市际界的高速道口列队接关省长。

  “志国同志,我是被你们绑架来的哟!本来,人家临海那边已经有了安排,可你们这么一来,我只好得罪那边喽!”关省长一下车,就握着廖志国的手打趣道。

  走在一旁的常务副省长卜国杰,板着面孔,一言不发。

  “感谢关省长!感谢卜副省长!你们能够从百忙中挤出宝贵时间莅临指导,是对我们莫大的关心和爱护。我代表城六百万干部群众,表示热烈、衷心感谢!”廖志国努力将客套话说得充感情,同时带头使劲鼓掌。

  在与卜副省长握手时,廖志国刻意停留了较长时间,也稍许多用了点劲。这一停留与用劲,终于使对方脸上警报解除一些,多少出点笑容。

  省长一路劳顿,稍事休息后先吃饭。

  午饭是在西区现场会上的一个镇政府食堂,关省长与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共同就餐。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像这样规模、级别的会议,就餐标准应当严格控制在六菜一汤,而且不允许上酒水与豪华菜品。在N省,稍知内情者都知道,关省长为人行事低调、朴实,不喜欢搞花里胡哨、铺张奢侈那一套。据说,他刚当省领导那会儿,下边的干部不太了解此习,大多超标准越规格安排食宿,时常遭到严厉批评与拒绝。故而,这次廖志国安排的工作餐,严格执行六菜一汤标准,以素为主,杜绝山珍海味,也不上酒水。

  饭菜上齐,关省长也不客气,抓起筷子端起碗便吃。坐在一旁的廖志国表面若无其事,内心却有些紧张,生怕饭菜品质、口味让领导不满意。况且,这次临海核电站奠基,跟随关省长前往的部门领导很多,除了卜副省长、汪秘书长及秘书之外,还有几位委、办、厅、局负责人。上述诸公,跟随省长光临城,虽然碍于省长威严不能敞开接待,却也不能让他们吃不肚子。

  其实,远在最边一桌就餐的黄一平心里有数,廖书记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他知道,自从昨天晚上得到关省长来西的确切消息,黄一平连夜赶到西区委,就今天的会务与接待事宜,与区里领导进行了精心研究并准备,上百人忙碌一夜未曾合眼。尤其是供关省长食用的饭菜、水果、茶水,全部按照副处长提供的信息,进行了专门准备。别看那六菜一汤皆是家常式样,外观上与农贸市场供应的无异,同普通百姓餐桌也无太大区别,其实,内在差别大着哪!光是一只油炒青菜,原料由西一处种植基地提供,是专供上海五星宾馆的特殊品种,就连油料也是关省长家日常用的某知名品牌葵花籽油。一盘炒丁,选的是是城特产三黄,每只价格一百多元,且全部取的鲜腿、翅。当然啦,那几位外表平常的厨师,也都是从五星级宾馆专门借来的特级大师。

  关省长挟起盘中几样菜分别品了品,当即在嘴里出很大动静,不时扭头对廖志国夸奖道:“嗯,不错,菜很新鲜,口味也不错。可惜,在酒席桌上吃不到这样可口的好菜哟!”

  卜副省长也边吃边说:“是不错,看来志国同志这儿就是与众不同嘛。”

  桌子上,汪秘书长和几个部门负责人,频频向廖志国、秦众挤眉眼,只听有人叹道:“唉,但愿下次到了城,也能吃到这么好的工作餐!”

  大家吃得满意,廖志国的一颗心就放了下来。

  饭毕,短暂午休之后,关省长按计划视察西区的万顷良田。

  这个万顷良田工程,是在廖志国指导下搞的一个试点。当初,搞这个工程的初始动机,是响应省委省府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号召,想将分散居住、原始耕作的农户集中起来,搬进由政府建设的居民点上来,实现农民洗脚进城、农田现代化耕作的目标。可是,由于中国农村在过去长达数千年时间里,一直实行的是自由居住、散漫耕作的习惯,上述理念很难真正让农民自觉接受并广泛推行。可是,在局部试点过程中,廖志国也有了一个新发现——农民每成功搬迁一户到集中居住点,便可以腾出一亩多住宅地。而这腾出的住宅地,又不计算在受到控制的耕地范围,可全部用来作为工业或建设用地。如此,假如真的能够大范围实施集中居住,腾出的土地将非常可观,制约与困惑基层干部多年的土地瓶颈,便会刃而解。当然,这个奥秘不可轻易与人言,即使对广大被动员搬迁的农民,也只能告诉他们,政府此举完全是为了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产出效率。从目前情况看,西区在万顷良田上,实行现代种植与养殖的有机结合,规模化、集约化效应相当明显,农民从中得到的实惠也不少。因此,全市才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公开观摩与推广。

  正是初时节,麦苗开始返青,一望无际的广袤田野披上一层绿盛装。农田边缘,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塑料或铁皮大棚,其中有的是养猪场、养场,有的则是反季节蔬菜。

  许是好久没有看到如此大面积成片农田了,关省长不起伏,脸色如。他一边徒步察看,一边听廖志国介绍,并不时发问:“这么大的土地空出来了,总共搬迁了多少农户?他们愿意搬到居住点吗?”

  “总共搬迁了一千多户,全部是在自愿的基础上搬走,而且实现了零上访、零强拆。”廖志国回答。

  “农民搬迁后的收益从哪里来呢?”关省长又问。

  “有这样几个主要来源:一是土地承包、转租出去的收益,现在农田实行了产业化经营,产值比过去成倍增长;二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安排到工厂、公司、社区打工,每个月有固定收入;三是由政府财政补贴,对所有村民实行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年老拿退休金,生病能报销医药费;四是居住点上的房屋质量好了,面积大了,有些人就开店、出租,也是不错的增值途径。”廖志国事前做足功课,自然对答如

  期间,卜国杰副省长原本有意拉在后边,却被廖志国请到前头,与关省长处于平行位置。卜副省长懂得规矩,稍许放慢一步,主动落后关省长半个身位。

  “你刚刚在省委全会上的那个发言,很不错,关于城乡统筹、整体协调发展的思路,相当清晰。今天看了这个现场,感觉还真是这么个意思。你看呢?”关省长说着,扭头问旁边的卜副省长。

  “是的。下一步的关键是要继续加大总结推广的力度,争取在更大范围取得明显成效。”卜副省长点头道。

  这时,于树奎远远夹在人群中,不时瞟向关省长、卜副省长这边,脸色有些难看。

  参观完了现场,与会者再度在礼堂集中,主持会议的廖志国请关省长、卜副省长分别作重要指示。

  “你先讲讲?”关省长问卜国杰。

  “我就不讲了,你讲!”卜国杰连忙谦让道。

  “那好,既然城的同志和卜国杰副省长都让我讲,那我就随便讲讲。没有什么准备,算不上重要指示,那就谈一点体会吧。”关省长清了清喉咙,以他那深沉浑厚的男中音,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即席演讲。

  省长就是省长,虽然没有准备讲稿,甚至也没有充足的时间酝酿,却讲得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充了理性魅力与思辨色彩。概括起来,关省长的讲话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农业现代化依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是要将农业、农民、农村彻底从传统的农耕模式中解放出来,是要向土地索要更高的产值与效益。

  二是城的成功实践,对全省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今天,西这个万顷良田工程,展示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块广阔、平整的土地,也不仅仅是几个漂亮的集中居住地以及蔬菜大棚、禽畜养殖场等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比这更可宝贵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腔热情,是未来农村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从城的实践中,我们深受启发教育。目前,在我们省里少数干部中,有这样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就是遇到问题和困难总是热衷于绕道走,畏首畏尾,或者千方百计找捷径,靠投机取巧。比如土地问题。这几年,国家对土地控制非常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难度很大,因为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受到制约形成瓶颈,导致发展迟滞甚至停顿了;也有的地方不管不顾冒险闯红线,结果闹了个头破血,撤职、处分了不少干部。可是,城的同志就摸索出了一条不错的路子。今天西区一个万顷良田工程,就腾出了一千多亩建设用地,那么,如果全区、全市推广开来会是什么概念?全省呢?建议大家都来研究这个问题。

  关省长热情洋溢的讲话,十几次被热烈掌声打断,其中有那么三四次,坐在主席台上的廖志国、秦众甚至带头起立鼓掌。

  坐在台下的黄一平明白,在这一轮较量中,廖志国取得了一次完胜,而于树奎借省长压制廖志国、使滨海工业园区合法化的企图,则彻底破产。

  当晚,廖志国在西的现场会招待晚宴上,喝了个酩酊大醉,黄一平也被灌得几乎吐尽黄胆。

  在中国酒文化中,借酒浇愁固然是其特色之一,借酒抒怀遣兴同样也是。  wWW.wXIAnxS.com 
上一章   中国式秘书3   下一章 ( → )
《中国式秘书3》是丁邦文的最新小说,无限小说网提供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TXT免费阅读,无限小说网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尽力最快速更新中国式秘书3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免费网。